我们先来熟悉一下
	今天提到的这位艺术家的作品:
	约翰尼斯·维米尔,《读信的蓝衣女子》
	 
	约翰尼斯·维米尔,《在打开的窗户前读信的女子》
	 
	如果你认为今天要聊的是维米尔,
	那说明你对本号小编的脑洞还不太了解。
	如果你在上面的维米尔画作中
	没有看出端倪,
	那么说明你已经走进了我的陷阱。
	 
	别急,我会把真相向你徐徐展开,
	首先请跟我一起穿越回一个多世纪以前,
	1889年的10月10日,荷兰,代芬特尔。
	 
	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天,这个小城的一户家庭中诞下一名男婴。
	这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,这个家中的第三个小儿子,在成长的过程中,也自然接触到了很多跟宗教有关的油画作品,并且深深爱上了绘画。
	 
	这个孩子在高中时期跟随自己的老师,接触到了荷兰黄金时期的重要艺术家维米尔的作品,并深深地沉迷于对于维米尔技法的学习之中。
	传统的中产阶级父亲对少年的热情非常不屑,执意阻挠其成为一名画家,而执着的少年最终还是前往海牙艺术学院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。
	1917年,28岁的少年举办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画展,然而,由于其技法的明显的模仿痕迹,当时的艺术圈并没有认可这位年轻的艺术家。这让少年深受打击。
	可谁能预料到,人生的转机突如其来:
	由于技艺精湛,少年一件临摹的艺术作品,被人误认为是真迹。
	那一瞬间,少年脑海中灵光一闪,从此人生走上了另一个方向。
	 
	1932年,他与妻子搬到法国一个陌生的小城,
	开始了他新的职业生涯----创作赝品
	为了创作出足以乱真的赝品,这位年轻的荷兰画家开始投入地逐一钻研荷兰黄金时期的众多名家,其中包括著名的荷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哈尔斯,小荷兰画派风俗画名家彼得.德.霍赫、波尔奇,以及大名鼎鼎的约翰尼斯.维米尔。
	约翰尼斯·维米尔,《工作中的艺术家》
	 
	约翰尼斯·维米尔,《自画像》
	 
	维米尔的作品以真实的质感,精致的画面著称。存世的确认真迹仅有三十几副,其标志性的“光斑”效果是其作品的重要“签名”。
	最终,这位年轻的荷兰画家在深入的研究之后,确认了他的仿制对象,他很清楚,只要冒充真迹卖出一张维米尔,他就吃喝不愁了。
	 
	要知道,这位仿造者不只是个精湛的画手,还是个思维缜密的筹划者,他意识到,如果模仿维米尔诸如《带珍珠耳环的少女》等知名画作,难度极高,谎言必定不攻自破。
	因此,他决定使用与维米尔相同的技法甚至材料,仿制大师很少涉及过的题材--宗教题材。
	这位精巧的仿制者在创作赝品时可谓登峰造极,他不仅精通模仿维米尔在各个时期的签名风格,而且使用古代配方中的手工颜料,把青金石、铅白、汞红等颜料与自己的颜料混合使用。
	 
	同时,为了模仿做旧效果,他使用工业合成树脂让画面更加快速的干燥,再配合烘烤,飞尘,压制等复杂工序,模拟出了通常需要上百年才能自然形成的画面龟裂纹理。
	 
	1937年,这位仿造者完成了他第一件成功的仿制品,这是一件以耶稣和其门徒就餐为主题的画作,这个主题在卡拉瓦乔的作品中很常见,然而,在这件仿品中,我们赫然看到的却是维米尔的“光斑”技法。
	很快,这幅作品展转于几位艺术商人和艺术史学家之手,人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,认为自己在看的,是维米尔创作的罕见的宗教题材真迹。
	 
	最终这件赝品被一位富豪五十二万荷兰币的高价买下,并在鹿特丹艺术博物馆隆重陈列起来。
	从此,这位仿制者便走上了人生巅峰,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,并且还越战越勇,创作了第二幅惊世之作---“维米尔”版的《最后的晚餐》
	米格伦《以马忤斯晚餐》
	 
	在这之后,他还创作了很多其他艺术家风格的大量赝品,腰缠万贯富甲一方。
	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。
	接下来是最传奇和戏剧性的部分。
	在众多被骗的买家中,
	一个重要的受害者登场了--阿道夫.希特勒
	 
	是的你没有看错,
	二战期间,热爱艺术的纳粹领袖希特勒通过各种手段掠夺艺术品,在他兵临城下佛罗伦萨的时候,还特地前往乌菲齐美术馆参观,我们今天看到的老桥上方,瓦萨里密道的三个开放窗户,正是墨索里尼为了讨好希特勒,专门为他改造的观景窗。
	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运筹帷幄,饱经尔虞我诈的纳粹领导人,在从自己的军官那里获得这幅“维米尔”的《耶稣和通奸的女人》时,满心欢喜、如获至宝。
	 
	这件事迅速在荷兰民间发酵,大家都认为,作为本文主角的荷兰艺术家,将国宝卖给了侵略者,一时间群情激愤。二战结束后,荷兰政府以叛国罪将这位艺术家告上了法庭。
	很快,这个位富有的叛国艺术家的臭名,瞬间传遍大街小巷,人尽皆知,他就是:
	Han van Meegeren 汉.凡.米格伦
	 
	他面临的是叛国罪的死刑审判,在性命堪忧的危急关头,米格伦在法庭的被告席缓缓站起,说出了震惊世界的三个字:
	“我画的”
	法庭在惊愕的片刻寂静之后,马上又响起质疑的声讨,人们认为这张经过多位史学家艺术家鉴定过的真迹,不可能出自米格尔之手,这是他死到临头的狡辩。
	然而谁知米格尔向法庭提出一个更让人震惊的请求——
	当众再画一张。
	对,就是这么豪横。
	就这样,米格尔用短短六个月时间,在众目睽睽之下,使用维米尔的技法,又创作了一张《少年耶稣与长老》。
	 
	化学家们惊讶地看着米格伦用人工树脂处理表面
	画家们惊叹他用19世纪才出现的化学颜料模仿青金石的颜色
	史学家到最后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因为那幅画看上去符合一切维米尔的特点。
	 
	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刻出现了,出卖国宝的叛国画家一夜之间变身成“用精湛技艺戏弄了纳粹的民族英雄”。
	最终,米格伦只落得一年的有期徒刑,理由是伪造罪。
	 
	回到本文的最初,
	这张貌似维米尔的作品,
	其实也是米格伦的手笔。
	 
	汉.凡.米格伦,《演奏音乐的女人》
	 
	看完这个著名的艺术骗子的传奇一生,
	我们的问题来了:
	你认为,米格伦是骗子吗?
	今天一个画的像维米尔一样好的人,是艺术家吗?